荣成市海洋发展局筑牢“五个体系”,全力打好防疫阻击战

发布日期: 2020-02-1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

荣成市拥有77处渔港码头、2059艘捕捞渔船,渔业捕捞从业人员3万余人,且船员来源广泛,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荣成市海洋发展局抢先抓早,果断处置,严格落实各级决策部署和防控措施,渔业捕捞防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抢先抓早,筑牢全员防疫思想体系。

大年初二,荣成市海洋发展局就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抢先抓早”的防控思路,全面部署渔业捕捞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中层干部推进会、渔港渔船防疫推进会、沿海镇街调度会、执法中队部署会等不同层面会议8次,及时传达中央及省市各级的防疫精神,进一步强化认识,统一思想,构筑了全员防疫思想体系。同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多个督导组,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到各渔港码头、渔业企业等单位实地督导疫情防控,形成了渔业捕捞行业全员防疫的工作局面。

二、统筹谋划,筑牢疫情防控制度体系。

坚持“制度先行、规范防疫”的宗旨,1月26日,我局下发了《关于禁止渔船出海作业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2月8日(正月十五)前,禁止全市所有渔船出海作业,禁止渔港码头为渔船提供物资供应,禁止外工进出渔港码头,为疫情防控抢占了先机。后期,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先后制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方案》《关于海洋渔业行业外来务工人员管控方案》《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渔港渔船复工生产方案》《关于从严管控渔港渔船复工生产的公告》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严细防控措施,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防范措施到位,应急处置到位,有力保障了防疫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三、落实责任,筑牢疫情防控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疫情分包督导制度。将全市2059艘捕捞渔船、77处渔港码头的疫情防控工作分包至全局138名干部职工,同时向重点渔港派驻37名驻港员,全面督导渔港、船东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包保责任人,形成肺炎疫情防控合力。二是建立来务工人员摸排制度。制定了《海洋渔业外来务工人员用工流程》和《涉海涉渔外来务工人员信息登记表》,组织渔港渔船包保人对全市所有渔港渔船进行全面摸排,并督导渔港船东对全部来荣人员按照省内(荣成外)、省外、湖北、武汉分类建立外来人员登记台账,建立台账、落实隔离措施,在石岛新港、桃园渔港、鑫弘渔港、人和渔港4个重点渔港设立4处检查点,从源头上防止疫情输入。三是加强智慧化监管。依托海洋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管控系统,对全市渔港渔船实行24小时全覆盖监管,通技术监控等手段做好船位监测,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报辖区中队调查处置。四是筑牢海上防线。安排3艘渔政执法船封堵石岛湾、靖海湾、王家湾三处重点湾区,1艘执法船对湾区靠港、锚泊的渔船人员上下船情况进行动态管理,1艘执法船海上机动巡查,对内严格落实“封港停船”要求,对外严防外地渔船输入。

四、加强协作,筑牢复工复产“服务”体系。

与卫健部门联合,做好涉海涉渔企业渔港渔船招用外来务工人员身体检查、综合评估,确保务工人员适任复工复产工作。与公安部门联合,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登记、审核,全面排查示范接触重点疫区人员等情况,从源头上防止疫情输入。与商务局等物资保障组联合,为企业、渔船、渔船复工复产提供物资保障,先后协调200公斤消毒液、2万副口罩协调渔港渔船复工复产,并做好复工期间的消杀防疫工作。同时,简化审批流程,对符合出海条件的,快速审核,保障渔船顺利出海。

五、强化宣传,筑牢疫情防控网络体系。

充分利用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体及移动短信平台,及时向渔企、船东、船长和船员传递最新疫情信息,重点加大疫情防控成果方面宣传力度,逐步消解群众恐慌情绪,增强群众对复工生产经营的信心。同时,密切关注企业、船东心理动态,借助市级“心旅阳光”平台及时对隔离人员等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先后发放《致全体市民和来荣人员的一封信》、《关于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Ⅰ级响应措施的通告》、《致广大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一封信》5000余份,推送疫情防控短信30000余条,为维护海洋渔业领域稳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