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重点项目90个、海洋科技馆8月完工……威海“全域蓝色硅谷”加速崛起

发布日期: 2021-02-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威海日报

抓紧邀请企业和高校院所来威考察洽谈,通过视频会议与设计团队优化威海海洋科技馆展陈方案,再三落实进驻人员和设备需求……初春的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热潮涌动,2月18日节后上班以来,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推进工作专班就进入了“开工即开跑”的状态,尚未完工的蓝科大厦已获得10余家涉海企业青睐。

海洋,是威海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达三分之一。要赢得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必须抢占海洋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关注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质量和品牌建设,抢占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

眼下,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推进工作专班已经建立专班运行、板块推进、向上汇报对接、项目落地统筹等机制,加速统筹、协调、督导、推进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这个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威海海洋科技馆改造工程最近刚完成项目招标,今年8月,这个科普性、互动性、科技感十足的海洋科技馆就将开门迎客,填补我市作为海洋大市却无大型海洋科技展馆的空白。

翻开专班不断更新的“施工图”,可以看到,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势头强劲——威海海洋高技术产业园科研孵化器装修完成60%,预计7月完工;科创大厦完成主体建设,年底全面投入运营;鲁东大学特医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完成设备调试安装;一类新兽药“海立停”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已完成上半年投产;德克斯特智能检测机器人研发项目将在6月正式投产等等。

随着这个“全域蓝色硅谷”的加速崛起,人才、技术、产业、金融等各类要素不断汇集。

本月,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锦亮正跟专班工作人员沟通“场地有点不够用了”的“成长的烦恼”。这个去年从上海搬到威海的海洋智能装备企业,在全球水下自主机器人竞赛中连续两年打破国外关键技术垄断。此前,该公司每年到威海开展实验,如今已把整个研发团队全部带来了。正因为有了在威“近水楼台”的实验条件,其自主研发的船舶清洗机器人研发周期较之前缩短了一半以上。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的建设无疑是个利好。我们也将立足这个窗口期,继续提高自主研发水平,为威海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作出自己的贡献。”韩锦亮说,2020年公司的销售额突破800万元,而进入2021年1个多月订单就已突破5000万元。

不仅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热火朝天干起来,“三个核心”之一的蓝色碳谷,目前已确定面积5万平方米的海洋生态大厦作为科技机构的核心承载区,落实入驻焦念志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与环境工程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此外,荣成市将重点围绕全产业链提升,向海洋产业高端化和市场终端化发力,2021年实施14个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及医药项目,沙窝岛远洋渔业基地、鑫发海洋科技产业园、赤山磷虾产业园投入使用,年内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收入预计突破千亿元。

项目建设是科技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工作专班负责人程剑表示,聚焦三个板块主导定位,目前已经确定首批2021年重点推进的重大事项22个,重点在提升三个板块的核心引导带动能力上下功夫;实施重点项目90个,其中产业项目51个,平台项目39个,加快科技城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能以促进资源集聚。

同时,工作专班还将深化海洋生物、海洋智能装备、海洋新经济等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推进与中国船舶、航天科技、中交建设、中关村、光大集团等央企强企总部合作,构建“技术创新、人才支撑、生态优化、产业发展”的发展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