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日报丨拿出真招抓推进丨“掘金”深蓝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发布日期: 2021-08-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威海日报

2021年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推进(评估)会议结束后,市海洋发展局聚焦会上提出的“巩固传统优势”“塑造新优势”“从大海洋概念上着力”等要求,迅速行动起来,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我们梳理出台的扶持政策共有7大类、109条,已全部整理好发到您邮箱了,请您查收。”8月26日上午,市海洋发展局规划与运行科科长袁修宝致电中国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商讨引进中农发远洋渔业基地相关事宜。

多年来,我市海洋渔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远洋渔业发展空间受限、水产种业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等问题亟待解决。今年以来,市海洋发展局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开拓传统渔业发展新动能。

“针对拓宽远洋渔业发展空间,我们要尽快引进国字号企业,推进远洋渔业基地扩规提档。”袁修宝信心满满,“我市远洋捕捞产业链条健全,中国水产有限公司拥有全球性销售网络,双方深度合作必将在‘双循环’中取得双赢。”

一对一击破、点对点提升,像这样的“靶向治疗”接连上演。围绕种业“倍增计划”,我市打造5个现代化种业园区;针对养殖装备升级,全国第一个固定式海洋牧场服务平台、最大的三文鱼深水智能网箱、北方最大的鲍鱼立体养殖综合体陆续启动建设,“机器换人”步伐加快;引领34个海洋牧场向现代化转型升级……一系列工作加班加点开展,我市向打造现代渔业新样板更进一步。

“长板更长”以后,还要塑造新优势。在产业发展新赛道上,海洋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等难点、痛点该如何破解?8月20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两位专家应邀连夜赶来我市,参与设计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将有更加完备的海洋知识图谱。

“塑造新优势,我们以建设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为统领,带动全市海洋生物业向高端攀升、海洋装备业向智能转型、海洋电子信息业加快蓄能。”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方面,我市将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省部共建、威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蓝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锻造实力硬核,实现可视化成果与功能提升“形神兼备”,增强辐射带动力,重点做好9个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技术、资本、数据等资源要素集聚。同时,加快探索蓝碳经济发展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并实施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蓝碳能力调查评估,推进实现全市首例蓝碳交易,激发 “链式”反应,创造产业发展“燃点”。

“巩固传统优势,塑造新优势”是“表”,“里”则是要深层次吃透“大海洋”概念。8月26日上午10时,威海市海洋发展研究院政策研究部副部长胡红智一边翻着海洋领域相关期刊,一边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专家连线沟通。“海洋经济涉及面广、产业种类多,只有搞懂‘大海洋’概念,才能把所有工作拧成一股绳、下成一盘棋,为转型升级指明前进路径。”胡红智说。

先审题,再答题。聚焦“大海洋”,市海洋发展局立即研究部署落实措施,密集对接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高层次科研机构,拓展“大海洋”概念内涵外延。

“我们将‘大海洋’概念与《威海市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编制工作相结合,反复修改目标定位,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行动计划。”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威海市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2021-2023年)的牵头部门,市海洋发展局多次开展现场调研,征求8个区市及19个相关部门的意见,从16个产业链着手,先后拜访涉海企业100余家,倾听真声音、了解真需求、解决真困难。目前,初步确定了7大类27项重点任务,行动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以上,到2023年突破13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7%等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