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千百年来,在大海宽广的怀抱里,勤劳勇敢的渔民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和独具一格的海岛风俗,海船装饰就是其中最为突出、最富特色的一部分。
浙江省玉环县坎门镇的“连江船”,因来自福建连江而得名。直到如今,镇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还记得,当年载着祖先乘风破浪北上的“连江船”的古老装饰:船前“头根”部位,描绘着沸腾的浪花,托起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船头两侧嵌着一对活灵活现的眼睛,接近船沿处绘着许多五彩缤纷的花朵,船尾两边是一对身体粗壮的泥鳅;左右舷中央圆形开合处,巧妙地设计着红、黄两色的太极图案,船后尾部还描有花团锦簇般的凤凰牡丹、八仙、八宝等吉祥图案;桅顶上的乌鸦旗(当地人称“鸦旗”)随风转动,大海航行靠其辨明方向。而温州市洞头区等地的“白底船”,船底刷得雪白雪白,船一下水,一片洁白映入海底,据说能捕很多鱼。
装饰民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重要表现。它不单单表现在外表的装饰,更有其内在的深层涵义和功能,渔船装饰也不例外。它基于海洋的土壤,更有深刻的意义和功利目的。
船眼睛,旧时,大凡渔船都有一对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船头两边。其形状似扁平半球形,眼珠稍凸,眼内壁还各嵌一枚银角子和银元。关于眼珠的视线还颇有讲究,一律朝下,远远望去,乌溜溜的眼珠子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海面。内行人说,渔船眼珠必须朝下,这样才能看到海中之鱼,捕获到满舱鱼虾。船眼睛一般选较好的樟木,请造船师傅精制而成,然后择定吉日,将其嵌钉在船头两侧。钉船眼规定用钉三枚,不多不少,下钉位置要准确,不偏不倚。
画神鱼:在船尾左右舷两侧,各画一条翘首生须,摆尾欲游的神鱼,也有人说是泥鳅。其鱼满身血红,颈带白练,眼睛乌黑,样子像泥鳅,又比泥鳅粗壮,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举鬃悬旗:旧时,渔船上插有反映年产量高低的旗子,名“蜈蚣旗”,红色,三角形,其镶边为波浪式布条,远看似无数只蜈蚣脚。以镶边颜色来区别名次,镶黄边为头名,镶绿边为第二名,镶白边或蓝边为第三名。旗边还有条长丝绦,其色同镶边色,一般都插在头桅上。每当冬春汛散海(歇季)后,渔船要评比产量,产量最高者称“头鬃”,其次为“二鬃”、“三鬃”,直到十五鬃,由当地渔民协会发奖旗,以表奖励。
乌鸦旗:旧时,在福建、浙江玉环一带渔船的桅顶上有一面随风飘舞的旗,福建叫“桅尾旗”,玉环坎门叫“鸦旗”。鸦旗的大小视船的规格而定,一般为3尺左右长,其前半部分是个用樟木精雕而成的彩色凤凰头,后半部分是块红布,中央用两条竹篾把两者连接固定,又有一根铁棒自上而下贯穿凤头钉在桅顶。老人们说,过去旗前面是个乌鸦头,乌鸦心肠好,总是将凶兆提前告诉人们。那时出海捕鱼没有机械,全靠鸦旗来辨风向,测方位,以防止险情发生。后觉乌鸦形象难看,才逐渐变成象征吉祥的凤凰。
渔民在渔船上的装饰,大部分有它的文化内涵。有单纯从实用目的出发的,如插蜈蚣旗表示产量高低;以信仰与实用装饰功能交叉的渔船装饰,如悬乌鸦旗既有保平安、测风向的作用,又有装饰的功能。
海上作业的艰险性是产生渔船装饰的物质基础,希望生活美满是制约渔船装饰的精神力量。所有的渔船装饰都与渔业生产紧密相连,都包含着历代渔民幻想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渔船装饰是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鲜明地反映了历代渔民独特的审美观。渔船装饰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像力,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渔船装饰还与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几乎每一种装饰都流传着几种古老神话般的传说或故事。这些充满浓郁海洋特色的民间文字,有神奇的,有悲壮的,有现实的,有幻想的,充分表现了渔民爱憎分明的感情和立场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尤其是一些对落后的渔业生产力所产生的大胆构思,还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比如,渔民不满足于低产的小钓作业,幻想安装船眼能看清鱼群的活动,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如今,科学的发展,使渔民终于用上了真正的水底眼——鱼探机。所以,尽管这些是奇妙幻想,仍能启发后人思维,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应有的作用。
渔船装饰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着深刻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它随着社会发展而诞生,也随着社会发展传承变异,甚至消失。目前,最大的变化是有些渔船的装饰开始消失,或已经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使靠人摇橹的木帆船变成使用动力的机动船,甚至发展为铁壳船。而现代渔业生产主要依靠现代科学装备,由于有了鱼探机和电光捕鱼等先进技术,船眼和泥鳅等原始信仰将在人们记忆中渐渐淡化;由于有了指南针、测同仪和罗盘,乌鸦旗变成纯粹的装饰;由于有了收音机、报话机和气象预报,菩萨也逐步在渔业生产中失去了地位。当然,有些渔船装饰也得到传承,如原来的举鬃插旗,是表彰产鱼量高的渔船,现在以评先进代替,同样也以插红旗为荣;为了祝贺丰收,图吉利,贴船对、挂条幅仍旧流行。如今,有些地方的渔船虽然还保留着部分传统装饰,但可以肯定的是,先进的生产力,终究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渔民自身的完善。科学的思维将逐渐输入传统的信仰领地,广大渔民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然而,无论如何,历代渔民所创造的渔船装饰,将作为海洋文化中富有特色的一页,留在历史漫长的画廊里。(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