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与生态环境部联合调研组到荣成市开展环渤海海水养殖绿色发展专题调研

发布日期: 2019-06-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

6月20日,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威海荣成市开展环渤海海水养殖绿色发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到荣成烟墩角水产有限公司,现场查看了海带、扇贝、牡蛎等筏式养殖以及深水网箱、生态浮漂等综合生态养殖情况。

然后到达荣成成山鸿源水产有限公司调研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情况。

然后赴东楮岛水产有限公司调研海参、海胆等养殖情况,期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方建光研究员现场作了《桑沟湾海水养殖绿色发展与适应性管理策略》,详细介绍了桑沟湾海水养殖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研组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李书民副局长、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监管二处池政豪副处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曾昊副处长、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袁秀堂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方建光研究员、省农业农村厅渔业与渔政管理处梁勇处长等人员组成。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王传良调研员、荣成市政府李文海副市长、荣成市海洋发展局袁玉前局长等陪同调研。

荣成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487公里,占全省的1/6、占全国的1/36,沿线分布10大海湾、115个岛屿、77处渔港码头,渔业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渔业资产总值780亿元。2018年,全市完成水产品产量114万吨,渔业总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6.7%,居全国县级首位。全市拥有荣成海胆、荣成鲍鱼、荣成海参、荣成裙带菜、荣成魁蚶、荣成牡蛎、西霞口刺参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全市海水实养面积57万亩,海水养殖确权面积70万亩(荣成市水深30米等深线内可养面积365万亩,水深20米等深线内可养面积200万亩),河 鲀、鲈鱼、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鲍鱼、扇贝、海胆、魁蚶、海带、裙带菜、龙须菜、海参等养殖品种30多个,形成鱼虾贝藻多品种、立体化的养殖格局。农业部及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4个(部级20个、省级4个),省级渔业资源修复增殖单位12个(省级渔业增殖站22个),省级以上海洋牧场21个(国家级7个、省级14个)。2018年,养殖产量80.5万吨,实现产值145亿元。省级以上原良种场10个(国家级1个,省级9个),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3个

荣成市一贯重视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坚持实施“科技兴海、以养兴渔”战略,主动联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加大科技攻关,先后实施和转化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30项,探索并推广了“721”生态养殖模式、“转场养殖”法、“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海带龙须菜“轮养模式”、“海参苗网箱中间培育”模式、鱼类“陆海接力”等6种养殖模式,完善了海上生态实验区规划,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贝藻复合养殖基地,利用养殖种类间的生态互补性,达到每年从海中“吸”碳7.8万吨的效果,成为全省首个“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城市”,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海洋功能食品加工“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国家海洋“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