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威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
今年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除单一作业类型为钓具外的其它所有作业类型渔船,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将停靠船籍港或指定渔港停靠休渔。
海洋伏季休渔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养护制度,《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的通知》《2023年威海市海洋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应休渔船全部归港休渔,做到“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港规范”。
2022年威海市重点制定了七项综合管控措施,将组织有关部门强化联防联控,形成管控合力,突出对渔船的实时动态监管,加大海陆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智慧化管控。严格落实渔船渔港监控值守机制,依托船舶安全保障集中监控管理平台、渔船渔港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加强渔船24小时智能化监控,重点查处擅自关闭、拆卸或屏蔽船位监测终端设备的违法行为。 加强港口码头岸线管控。严格落实依港管船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渔船进出港登记、报告等制度,安排执法力量进驻渔港,强化港口码头成品油供应、运输和补给环节监管,严禁为涉渔“三无”船舶、违法违规渔船提供加油服务。 加强船舶修造企业监管。全面核查船舶修造企业建造、维修、销售等台账,严格落实渔业船舶建造审批、报备制度,严禁为违法制造、更新改造海洋捕捞渔业船舶提供场地、设施,从严查处建造、改装和维修涉渔“三无”船舶、假号套号船舶行为。 加强渔获物交易环节监管。加大渔获物交易、流通、仓储和加工等环节监督检查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依法查处运输、收购、转载、代冻、加工、销售非法捕捞或无合法来源的水产品等行为,对无法提供合法来源的渔获物依法处置、倒查源头,切断非法捕捞水产品流通渠道。 加强重点从业人员管理。全面掌握涉渔重点从业人员情况,加强船员劳务市场监管,清理整顿非法涉渔中介。严禁船员劳务中介机构为涉渔“三无”船舶、违法捕捞渔船提供职业中介和劳务派遣服务,严禁涉渔从业人员到涉渔“三无”船舶、违法违规渔船上工作。 加强海上巡查。统筹调度执法力量,组织执法船编队对重点渔区、港口周边水域等开展不间断巡航和锚泊驻守,推动实现常态化交叉、联合执法,筑牢海上管控防线。 2022年伏休期间,我市以荣成市为试点,选取15艘大马力渔船作为“护渔船”对周边渔场的违规网具展开协助清理,整个伏休期全市共清理没收违禁渔具7880套,成效显著。今年伏休期间,我市将“护渔船”清网范围扩展到全市所有沿海区市,“护渔船”数量由去年的15艘增至今年的33艘,清网范围扩至我市周边所有渔场,力争取得更高成效。 休渔不意味广大市民朋友在这一段时间里吃不到海鲜。 不休渔的钓具渔船、休闲海钓船、远洋渔船、专项捕捞(鱿鱼、海蜇)等都可以向市场供应新鲜渔获物。 威海市是海产品养殖大市,伏休期间正是我市养殖水产品大量上市的时间,虾类、梭子蟹、鲈鱼、牙鲆、多宝鱼、石斑鱼等养殖海产品都可以在伏休期间出塘上市。 符合扣减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情形的,按规定扣减渔船相应的补贴。对纳入镇街编号管理的钓鱼船、养殖船等,一旦伏季休渔违规,按照涉渔“三无”船舶依法依规处置。持有《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采捕养殖水产品、运输养殖活鱼等渔业船舶违规的,除依法处罚外,取消该船及用船单位下一年度申请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