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草原”的本尊:浒苔
浒苔属(Enteromorpha)是一类属于绿藻门的大型绿藻,又叫苔条、苔菜、海菜,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海区,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西等地沿岸都有浒苔报道。 浒苔分布于全球海洋、河口以及海陆交界处的咸淡水环境中。一般来说,浒苔喜生于高潮带或中潮带的岩石、石沼中, 附着于一定的“底座”上,如固体基质、在泥沙平地,相互“纠缠”在一起;不过浒苔也并非“葛优躺”在“底座”上,由于其藻体有中空粗枝, 因而它是可以漂浮的。 绿潮:开启“野蛮生长”模式的浒苔 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一些大型绿藻会发生暴发性的增殖、聚集,从而导致一种叫“绿潮”的生态现象的出现。 我们不妨把绿潮比喻为:开启了“野蛮生长”模式的大型绿藻所引发的现象。绿藻门的不少“冤家”都会在一定条件下开启这种“野蛮生长”模式,如硬毛藻属(Chaetomorpha)、刚毛藻属(Cladophora)、石莼属(Ulva),以及我们本文的主人公——浒苔属。 在我国,不同海域引发绿潮的绿藻也不尽相同。比如,位于渤海海域的大连沿岸,以及东南沿海的厦门、北海沿岸,其每年春天会定期发生规模不一的绿潮,引发这些地区绿潮的主要“元凶”是石莼属绿藻;而我国黄海海域的绿潮,主要是由浒苔属绿藻引起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上的明显差异,这也导致了它们在分布区域和爆发规模上的不同表现。 浒苔绿潮的特点及形成 与多发生在封闭、半封闭海湾的世界其他范围内绿潮不同,我国黄海浒苔绿潮发生在较为开阔的海域,具有以下特点: ♦生物量大 ♦影响面积大 ♦影响岸线长 ♦迁移距离大 黄海浒苔绿潮的壮势并非一蹴而就。它的暴发过程一般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适应期→快速生长期:大约每年4月至5月期间,江苏海域的环境条件(如水温、光照等要素)适于浒苔生长,绿潮从适应期进入快速生长期; 快速生长期→稳定期:在浒苔“北漂”的过程中,光照强度的适宜度越来越符合它们的“胃口”,于是得以快速“成长”,漂到山东海域时,达到最大规模,进入稳定期(7月),形成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草原”; 稳定期→衰落期:好景不长,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光照强度越来越强,浒苔藻体“破防”受损,发白、腐烂,绿潮渐渐走向衰亡期(8月)。 浒苔绿潮的防治 面对浒苔绿潮,我们有何应对之策呢? 2025年,乳山市海洋与渔业监测减灾中心于浒苔爆发前期、盛期、衰败期开展跟踪监测。通过对往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浒苔爆发期间乳山近岸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据了解,我市浒苔应急处置,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布设海上拦截网,已在浒苔发生前,提前在海上布设浒苔拦截网30公里;二是开展近岸海上打捞,已提前调配好海上打捞力量,作业打捞船12艘;三是陆域清理,组织沿海镇区300余人、30余辆工程车、40余台铲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保障上岸浒苔陆上清理工作。 对于打捞和清理的浒苔,通过“收集—压榨—烘干—应用”全链条环节,运输到威海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指定位置进行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温喜生物目前配置1台脱沙机、2台日处理能力达5000吨的脱水联合打包机、8名工作人员,建成2条智能化浒苔烘干生产线,单条产线12小时可处理浒苔1000吨。经深加工形成的浒苔粉,已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有机肥料研发等绿色农业领域:一是土壤调理领域,与牡蛎成分复配生产的调理剂,经威海市土肥站大田试验验证,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机质含量,显著改善土壤结构;二是畜牧养殖领域,在蛋鸡饲料中添加浒苔粉,可明显改善蛋黄颜色,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约11%,提高DHA含量,实现产品品质与营养价值双提升。